淺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(yǎng)
白銀市二中 吳燕
新課程教學中注重學生科學探究意識的培養(yǎng),而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提出問題、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的過程。在學習中學生經常主動地提出問題,能激發(fā)學生對問題保持一種敏感性和好奇心,通過批判思維,對自己提出的問題,發(fā)表見解,討論交流,把學習知識的過程,變成主動探討的過程,并在探索過程中,培養(yǎng)自己的創(chuàng)新意識,發(fā)展創(chuàng)新能力。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學生“問題意識”的培養(yǎng)。
一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(huán)境,讓學生“敢問、敢答”。
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,自由、寬松、安全的氣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發(fā)揮。教育可以成為創(chuàng)新的搖籃,也可以成為創(chuàng)新的墳墓。那種不民主的、壓抑的教學氣氛是窒息創(chuàng)新火花的主要因素。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行為,敢于質疑,敢于釋答,就要讓學生沖破思想牢籠,做到不唯書是從,不唯教參是從,不唯師長是從。教師要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,從情感上縮短與學生的距離。教師應該牢固樹立“學生無錯”、“言者無罪”的意識。學生答錯了允許重答;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;不明白的允許發(fā)問;沒想好的允許再想;有不同意見的允許爭論;教師有錯允許提意見。教師在學生提問、作答時,盡量做到表情專注,態(tài)度和藹,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,作出的回答,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膚淺,都應盡量給予肯定和鼓勵,發(fā)掘其中可取的因素,防止從言行上傷害他們的自尊,挫傷其積極性。
二、激發(fā)興趣,讓學生“想問、想答”
心理學認為,內發(fā)的動機是很重要的,而內發(fā)性的動機的中心是興趣。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能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,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。因此,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(fā),引人入勝地、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、啟發(fā)性的問題,用科學的、藝術的、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思考、作答。如在教《合并同類項》時,先出示代數(shù)式“5a+4ab+7ab-4a-11ab”然后讓學生來考考老師,學生任意說出一組a、b的值,不管數(shù)值多大,老師都能又快又正確地說出代數(shù)式的值,學生感到驚訝,立刻產生了疑問:為什么老師這么快呢?有什么密訣嗎?老師適時提出:“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老師為什么有這么快嗎?”很自然地引入新課。學生很想知道答案,這一下興趣盎然,學習非常主動。教師再提出:“看到課題——合并同類項,你想知道什么?”學生馬上提出:“什么是同類項?什么是合并同類項?怎樣合并同類項?合并同類項能解答哪些問題?”由于這些問題是學生自已提出的,特別想知道答案,所以有了探索的欲望,也明確了自主學習的目標。此時教師再適當指導,讓學生自主交流探討尋出答案。
另外教師在提問時要把未知因素混雜于一些熟知的因素中,這一混合必將更加引起學生的興趣,激發(fā)學生積極
思考問題,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,又培養(yǎng)了能力。
三、傳授方法,讓學生“會問、尋答”。
愛因斯坦說過,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還重要。一個明確具體的問題,能為學生的思維之舟指明航向。因此教師注意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,鼓勵